服务热线 : 4008-216-028
饮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将野猪驯化为家猪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文化中有相当浓厚的猪文化元素,与印度的牛文化元素、蒙古的马文化元素、澳大利亚的羊文化元素、欧美诸国的狗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畜共荣和谐社会关系。只是中国的猪文化历史要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太古时代。猪文化伴随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国5000 年猪文化的沉淀已将养猪生产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融为一炉。大汶口出土古迹证明了 5 000 年前中华名族已从游牧发展到农耕定居的特征,故汉字“家”的造字是一个屋顶下面有一个豕,即屋下有猪者为家。人命归天,尸体入土时“家”字少一点则为“冢”,意为土中入葬者为猪人同穴,猪为陪葬。上古之时,军队出师,友邦结盟,天子祭天地都有供祭品、插血、拜天地之礼仪。祭品中猪头必不可少,故猪头乃作牺牲之象征。古代传统婚宴中必有猪头供于案中醒目位置,在猪头的陪衬之下,新郎格外英俊,新娘格外秀丽。汉文化中言女子嫁与富人为“嫁入豪门”。何为豪门?高楼深院之大宅门有其猪者为豪门,汉字“豪”是“高”+“豕”而来,说白了,嫁入豪门就是嫁给养猪人。由此可见中华名族的猪文化已深入汉文化的骨髓。康熙字典中收容豕字为部首的字约有 150 个,肉字为部首的字有 636 个,而收容人为部首的字约有 800 个。这个模糊数学统计告诉我们,猪文化加肉文化近似于人文化。

中国人吃猪肉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元前7500年。猪肉一直以来在我国汉族饮食文化中占据着主角,猪肉的品质早在秦汉时期已遥遥领先世界水平。2000年前的西楚争霸故事中,樊哙在鸿门宴上机智救主所吃的“彘肩”就是猪肉。中国农村历年来沿袭着年末杀年猪、吃刨猪汤的风俗。历史上关于吃猪肉有很多小故事,李载仁罚人吃猪肉是有趣的一个。李载仁,五代时人,是唐朝皇宗的后代,因避难迁居江陵。他有一个怪痹,最怕吃猪肉,一见就头疼,视吃猪肉为“较大灾难”。有一天,当他快要骑马去见上司时,他的两位部下忽然打起架来。他勃然大怒,决定狠狠地惩罚他们,于是,立刻派人到厨房中拿了一些烧饼和红烧猪肉,罚两个打架的部下,坐下来面对面地大吃大喝。旁观的人忍不住笑了起来,李载仁又向受罚的部下训戒说:“假如你们还敢再犯,下次猪肉中还要放糖!”这一来,连被罚的两人也忍不住大笑起来。李载仁罚人吃猪肉的故事就这样被流传下来。猪肉菜肴中较有名气的便是大家熟知的东坡肉。据载,宋代视羊肉为美味,对猪肉不甚重视。苏轼以犯官的身份谪居黄州,生活亦颇困难。在艰难中他发明了煮制猪肉的方法,其特点为小火慢煮,使猪肉的美味充分溶解在汤中,汤中的调料之味亦能有效地浸人肉中。最初苏轼只是自煮自吃,后来随着他宦游南北,遂把这种制法带到四方,提高了猪肉在宋代饮食中的地位。1956年,经权威机构鉴定,东坡肉被认定为浙江省36种杭州名菜之一。苏东坡还专门为猪肉写有颂歌,他在《猪肉颂》中写道: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在权威调查表明,中国人的肉类消费中,猪肉一项便占了70%以上。现代人以猪肉为食材烹制的菜肴更是数不胜数,诸如红烧肉、猪肉炖粉条、木须肉、夫妻肺片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家常菜。猪肉不仅与饮食文化有关,它同时见证了时代发展,留下时代印记。